水处理行业成为了近几年大热的行业。环保监管趋严是近年来我国水处理行业发展的最主要动力。一方面迅速推动市政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;另一方面倒逼工业企业加大环保投入,降低污染物排放。工业用水的价格持续上升(尤其是部分缺水地区)及水处理成本下降,将促使工业企业污水处理由“被动提标”转为“主动节水及水回用”。所以,水处理行业的市场需求由政策驱动逐渐转为“政策+市场”双驱动。政策、市场因素是驱动水处理行业发展的双轮,我国工业污水处理市场空间将大有可为。
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下水处理行业中发展最快应用最广的MBR。
MBR(Membrane Bio-Reactor)是一种由膜分离单元与生物处理单元相结合的新型水处理技术。工艺的核心就是膜生物反应器,在水处理中大多数用于代替占地比较大的二沉池。二沉池的主要作用就是把污泥从水中分离出去,这种做法比较被动,得靠污泥与水的密度差自己沉淀下去,而MBR工艺显得更主动,主动从污泥池抽水,用膜来截留污泥。所以膜在拦住污泥的同时让水出来,膜技术直接影响了出水效果。
膜和膜技术在二十世纪初才开始存在。第一项膜生物反应器(MBR)是诞生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,由美国的多尔-奥利弗商业公司开发出来,该技术将超滤与传统,活性污泥工艺(CASP)相结合。在该阶段的研究中,MBR研究着眼于研发膜分离装置,使之能够适用于高浓度的活性污泥。但是,当时膜制作工艺技术落后;同时,当时的社会对于水质排放要求不严,致使这一技术工艺长期在实验室内进行研究,并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。90年代日本政府联合许多大公司联合研发MBR,久保田废水回收厂建设了第一座平板式MBR,并开始推广,在日本和许多周边国家开始了应用。在20世纪90年代,越来越多的欧洲国家将MBR用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处理。中国MBR研发始于1990年,2006年开始正式在水处理中得到应用,2010年以后大型MBR工程应用逐渐成熟,并开始在不同领域得到广泛应用。
MBR得以迅速发展,一方面基于逐渐严苛的深度水处理要求,另一方面则基于膜技术的成熟大大降低了成本。2003年以来,中国MBR膜耐污染性、膜使用寿命、膜通量等指标都有大幅度提高,在市政污水处理领域的MBR工程项目,MBR平均设计通量从15年前的8-12L/m2/h提高到15-25L/m2/h之间,膜的使用寿命从1-2年提升到5-8年。更重要的是膜价格在过去15年不仅没有提高反而略有降低,考虑到过去15年中国的通货膨胀因素,膜价格几乎下降到15年前的1/4左右。膜组件的价格基本和污水处理厂的规模成正比,MBR工艺的土建成本较传统活性污泥工艺低17%,机械设备及电气投资比传统活性污泥工艺高7%,膜组件的费用占整个处理厂投资的10%-30%.在相同出水水质的前提下,生物处理工艺基本相同的条件下,MBR的投资成本要低于活性污泥+膜过滤组合工艺,而在运行维护成本上MBR较高,费用主要集中在膜曝气及膜更换。
应用于中水回用系统的MBR工艺(规模为25-100m3/d)的一次性投资为1500-2000元/m3,膜组件的费用占25%左右。以十年计的设备折旧成本(土建与设备材料费用,不含膜组件)为0.31-0.42元/m3,膜的更换费用(以五年计,中空膜)为0.3-0.5元/m3,其运行总费用为0.7-1.5元/m3,随着膜使用寿命的延长,新型高效低能耗MBR的开发,MBR的运行总费用有望降低到0.5-0.7元/m3。考虑到工业供水不菲的价格,这将使得MBR在未来经济价值愈发凸显。